放养式教育,是指让孩子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成长,让孩子从小就适当地接触自然、社会,较早的接受社会锻炼,有别于严厉的、教条式的应试教育。
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孩子的教育,堪称美国精英教育的典范。
他为孩子制定了六条家规:
🌑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;
🌑课余活动要坚持做等等。
都是在告诉孩子,「无规矩不成方圆」,该遵守的规则,不能因为你是孩子,就逃脱。
事实上,能被我们注意到并奉为榜样的优秀人物,父母在培养他们的时候,更注重的是,让他们学会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,以及他们好习惯的养成。
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,从小接受的是父亲的「魔鬼」教育, 7 岁时开始做家务,不让照镜子,不允许她把时间花费在打扮自己上。
只要求她看书,大量阅读,看不懂的古文古诗就抄写、朗诵并长期坚持,还要每天早起去跑步。虽然父亲的教育方式严苛而又让人难以接受,但却陪她度过了工作后一年又一年的苦闷和煎熬,让她养成了阅读和坚持的好习惯,并最终成就了她。而我们同龄人中,能一直保持优秀状态的人,他们父母对他们的教育,从来都不是放任孩子,任由孩子野蛮生长的放养形式,而是亲历亲为。经过了必要的刻意培养,一面挖掘他们自身的优点加以引导,一面教会他们遵守社会运行的规则,适应社会。这世间,从来就没有「免费的午餐」,你在孩子教育上偷懒,回报给你的,只能是偷懒后的苦果。而若你能用心陪伴他们成长,带给他们和你自己的,将会是更多美好。
放养教育本身是没错的,但一定要有合适的度,有边界有规矩。如果真的希望孩子变得越来越好,就不可能一味放手,任由孩子释放天性,而要做到以下几点:

让孩子理解规则,是教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步,也是教会他们保护自己的重要一步。
就像告诉孩子,马路上是不可以随意跑动玩耍的,因为车很多,速度又很快,如果随性玩耍,很容易被车撞到。
所以为了保护我们自己,走在马路上的时候,要遵守交通规则,这样人和车才可以在马路上和平相处。
父母对孩子的期望,不过是希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,如果说健康快乐成长是硬币的一面,那么理解并遵守规则就是另一面。

每个孩子都爱玩,天生排斥好习惯,可是一旦好习惯养成,对于孩子来说,将是毕生可用的财富。
学会长久的坚持和认定目标做事情,对孩子来说无比重要。
心理学家本杰明·布鲁姆曾管理一个研究项目,该项目研究不同领域和行业中许多杰出人物的童年。
结果发现,这些杰出人物在孩提时代,其父母曾想尽各种办法防止他们半途而废。
教会孩子们分寸感和界限感更是重要,人和人、人和物之间都会有各自的安全领域存在,一旦没有分寸随意跨越边界,便会引来无数麻烦,还如何让孩子快乐生活呢?

如果父母是原件,那么孩子就是复印件,复印件上出了问题,我们要去改的应该是原件。
面对孩子的问题,父母应该先从自身思考,而不是一味利用自己的权威不断逼着孩子改正。
卢梭说过,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:讲道理,发脾气,刻意感动。而简简单单的言传身教,却是最有效也是最难实现的。
简而言之,你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,你就要做到什么样。
如果做不到“放思维、养习惯”的收放自如,不如踏踏实实教育孩子,给他们有质量的陪伴,不要用名义上的陪伴去代替;不要再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,对于孩子的教育,我们必须做到“行动上的巨人”。
写在最后:
盲目的放养教育,对于不愿意保持自己的学习力,不愿意精进自己的教育方式的父母来说,最轻松,但想要养出一个三观正、心理健康的孩子,是需要父母对孩子投入大量的时间、精力和高质量的陪伴的。
真正的放养教育,放的是孩子的思维,养的是孩子的习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