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朋友圈经常看到这张图片,很多宝爸宝妈哭笑不得。疫情来势汹汹,各省市也纷纷启动一级响应,各类活动取消,中小学均暂停线下教学。小公园玩不了了,兴趣班也都停了,孩子的一腔热血无处释放。

班级群的老师督促说让孩子在家适当学习,但孩子每天精力都在手机和无所事事上,学习三分钟热乎劲儿,上午母慈子孝,下午鸡飞蛋打。
教育专家王人平在微博中曾说道:
“这次疫情,几乎让所有的中小学生面临着在家学习、在线学习的处境,而这种方式,对孩子学习的主动性、自控力、抗挫折能力、专注力,以及学习动机、学习兴趣、学习习惯和情绪能力等都是有一定要求的。”

这几天收到很多妈妈的“求救信号”,下面针对家长关心的几个事给大家支点招儿。
孩子沉迷手机打游戏,
这些招儿要试试
假期中最让家长头疼的就是孩子痴迷打游戏,孩子只要手中握有Pad、手机、电脑键盘,似乎他们可以做到不睡觉、不吃饭 。

其实,解决孩子痴迷游戏的秘诀很简单,我们结合实际可以试试这样做:
1.我们家长要对网络游戏有正确的态度,坦然接受它只是孩子的一个游戏,是一种娱乐方式。
不要让孩子在玩的时候有内疚感和负罪感,不要让你的态度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。逆反情绪只能强化他玩的欲望。
2.让孩子有丰富的课外阅读。
网络游戏只有在精神空虚的孩子那里,才会变成鸦片。丰富的课外阅读会让孩子的精神世界丰富,让孩子更聪明更理性,形成更好的道德意识,它强大的力量会抢占阵地,不给游戏留下更多的空间。

3.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。
先开个家庭会议,和孩子一起制定使用手机的使用规则,达成共识。比如每天只玩1~2个小时,时间自己安排。或者把电量只够玩1个小时的手机给孩子,等到充电时去做其他活动转移注意力。
4.关注孩子用手机做了什么,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
在和孩子交流时了解玩手机在做什么,如果是在查学习资料,玩益智文字游戏,就没必要全盘禁止,这样也会让孩子辨别什么是好的,什么是需要克制的。
5.父母以身作则,不要时刻做低头族。
很多孩子之所以习惯没事时就看游戏,这源于父母无聊时就看手机,孩子有样学样。
父母想要孩子改变,首先要从改变自己开始。
不爱学习怎么办?
学习计划要不要做?
计划表因人而异,不强求孩子。计划不是由家长来制定的,而是将这份主动权交给孩子。让孩子自己分配时间,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。
学龄前的孩子,我们家长需要学习更多的游戏技能。

年龄较大的孩子,还是要以阅读、学习为主,张弛有度地安排活动时间。让他们主动爱学习,保护他的兴趣尤为重要。
如果写暴力作业到晚上11点,各种线上补习班压得喘不过来气,孩子只会对学习越来越厌恶,家长要适当减缓孩子这方面的压力。
儿童教育专家杨杰老师说过:
“当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,内心的阻力是最小的,甚至接近于零,这时心理时间自然是很快的。在我们眼里千难万难的事情,在他们看来,却是小菜一碟。
孩子也一样,如果对一件事有兴趣,完全沉浸其中,根本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。这再次印证了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句话:兴趣是最好的老师!”
遇到不喜欢做作业的孩子,我们需要和孩子好好沟通,用一些规则来约束,但最根本的还是发现学习的乐趣,增强孩子的成就感和愉悦感。
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,需要家长慢慢引导。
一般建议学习30分钟休息10分钟,这个节奏,孩子不会有特别疲惫的感觉。
可以把这个时间管理的方法慢慢过渡给孩子,让孩子自己记录,自己分析,这样便可逐渐养成高效的习惯。我们要允许孩子的速度有快有慢,因为我们自己也是如此。
带孩子上一节生命课,
不要错过这些高分影片
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,源于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冲突。生命和自然教育,是孩子人生必上的一堂课。
BBC每年制作一部震撼世界的自然大片,2019年度巨作《七个世界,一个星球》,值得每个孩子好好看一看,五颗星推荐!
“这部电视系列片,是BBC有史以来最棒的野生动物纪录片。”创团队历时4年,超过1500多人参与拍摄制作,到访了世界上40多个不同的国家。
这部纪录片分7集,介绍了七个大陆上最有意思的动物。
暴风雪下,海豹妈妈用自己的身体温暖孩子。
毛茸茸的信天翁可爱极了,为了喂饱幼崽,信天翁爸妈不得不把宝宝单独留在巢里。
动物们有自己的生存指南和繁衍历程,它们理应不受人类干涉。
但亚马孙雨林正在以我们想象不到的速度消失,原本生活着超过200万种的动植物却濒临绝种。
在澳洲,有一种野狗,因人类捕杀而数量锐减,可人类不知道它们4000多年前就生活在这片大陆,这是它们的家园。
“敬畏地球上的生命”,这不单单是一个口号。希望孩子们看完这部纪录片,能深深体会到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。
还有一个公益短片《大自然在说话》,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。它以大自然为“第一人称”,引发人类对自己行为的思考,并倡导人类要有关爱环境的意识。
中文版配音阵容十分耀眼,蒋雯丽、姜文、葛优、陈建斌、周迅、濮存昕、汤唯分别为大自然母亲、海洋、雨林、土地、水、红木、花发声。
除了这些,还有几部高分电影推荐给孩子们,关于亲情、友情、梦想,孩子也需要汲取一些内在能量。
《狐狸与我》
《蝴蝶》
《想飞的钢琴少年》
《从太空看地球》
《奇迹男孩》
《海蒂与爷爷》
《如父如子》
《伴你高飞》
亲子陪伴这样玩,
玩耍+练脑两不误
孩子待在家里,娱乐活动除了看电视、打游戏,有趣的活动可多了去了,是时候展现宝妈宝爸们卓越的“玩商”了。
平时一堆借口,没有时间陪孩子的我们,这时候再不行动就说不过去了,快学会几招游戏,成为孩子心目中最会玩的爸爸妈妈吧!
1.套圈、投壶游戏
大人小孩都爱玩的传统游戏。
可以设置相应的关卡及奖励,看谁得分最高!
2.跳格子
还记得小时候的跳房子游戏吗?可以玩一下午不回家的那种,妈妈在窗台上叫半天吃饭都听不见的那种,在家也能玩起来了。
可以用胶条在地上贴好格子
就能和孩子一起玩喽~
3.室内保龄球
过年这几天家里没有来得及扔出去的可乐瓶、雪碧瓶、果汁瓶……统统可以派上用场了,只要是瓶的都能上场。
瓶子摆好了,随便找个小皮球,就可以举行“保龄球亲子联赛”了。
4.桌游及趣味书籍
还可以挑选市面上卖的各种桌游及趣味书籍玩。
玩游戏,一定要爸爸参与进来,妈妈的引导很重要:
1.在孩子面前多说说爸爸的优点,美化爸爸在孩子心中的形象。
2.多创造爸爸跟孩子之间的相处机会,促进亲子关系。
3.多在爸爸面前夸孩子的优点,让爸爸看到孩子的进步。
4.当爸爸和孩子相处很和谐的时候,对爸爸和孩子表示肯定,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改变。
5.自己做好,正面影响,给爸爸做个示范。
家长不焦虑不吼叫
对孩子情绪要平和
宅在家每天和孩子较量,脾气再好的妈妈,也会有失控的时候。我们能做的是不断修行,和孩子平等交流,尽量不做伤害孩子自尊的事。
有些“狠”话,千万不要说!
1、“太笨了,什么都做不好”
2、“不能哭,再哭就不理你了”
3、“大人说话,小孩子别插嘴”
4、“就知道玩游戏,看看谁谁家小孩每天都学习”
5、“不好好学习,将来就去大街上捡垃圾”
6、“你要气死妈妈了,后悔生下你”
7、“你这德行,和你爸一个样”
8、“你要让着弟弟,不要跟他争”
9、“我希望你将来有出息,不要给我丢人 ”
……
面对孩子的“不乖”,你温和坚定、低而有力的声音,比大声怒吼的语调更有说服力。孩子也有自尊心,遭受批评会让他变得自卑、胆小。
好好陪伴我们的孩子吧,因为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来。当分离和病痛侵袭平静的生活,才发现“在一起”会成为一种奢侈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应该是,“孩子就在眼前,而我却不能拥抱”。
2020年,一位护士,抗疫前线,整整7天没回家。丈夫和9岁女儿给她送来饺子,但她不能接近女儿,只能隔空来个拥抱。丈夫抹眼泪,小姑娘喊着妈妈,这一幕让人心疼。
武汉一医院门口,一个女孩跟着殡仪馆车辆哭喊着“妈妈”。她的母亲是新冠肺炎疑似感染患者,经抢救无效去世,随后被拉走直接火化。母女从此阴阳两隔,再也没机会呼唤彼此。
孩子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光真的很短暂,他需要我们的爱,并无条件爱着我们。所以,请对孩子的要求再放低一点,耐心和关爱再多一些。
从现在开始,每天多抱抱我们的小可爱吧!
夫妻和睦,
才是一个家的好风水
只有夫妻俩和谐相处,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。
这一场疫情不知考验了多少感情。
被关在家半个多月,同一屋檐下的俩人儿,暴露出的问题愈发多。
鸡毛蒜皮的事被放大,稍不留意就碰到了枪口,火药味充斥在每个角落。
白岩松说:人生5%的过程是快乐,5%是痛苦,90%是平淡。痛苦的人善于把90%的平淡变成痛苦,快乐的人善于把90%的平淡变成快乐。
夫妻俩偶尔拌个嘴也挺好,掌握尺度、不较真,大家还是可以愉快玩耍的。
一日三餐,柴米油盐。多一点理解,少一点计较,多一点温柔,少一点冷漠,再平淡的日子也会过成花儿。
春暖花开的日子越来越近,珍惜这段相处时间,共同渡过难关,往后我们只有平安和幸福。
祈祷不再有人遭受病毒侵袭,我们万众一心,一切都会好起来的。
我们最好的时光,就是现在。
cr:尹建莉父母学堂